三亚救助的搁浅短肢领航鲸将搬“新家”——
志愿者给“海莉”投喂鱿鱼。记者 刘琪成 摄
志愿者在水池中扶着“海莉”进行浮游。记者 王昊
“各位朋友,‘海莉’这两天的状态又有好转,可以自主下潜、自主进食。”7月30日21时9分,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工作人员在微信群里分享救助搁浅短肢领航鲸“海莉”的最新消息。
连日来,“海莉”身体逐渐恢复,好消息不断。27日,它主动张开嘴进食;28日,主动吞食被投入水中的鱿鱼,不时摆尾搅动池水;29日,记者在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室内治疗池看到,一名志愿者扶着“海莉”的身体,沿着池壁顺时针浮游,并能够近距离主动吞食志愿者投入水中的鱿鱼。
三亚·亚特兰蒂斯海洋乐园兽医副总监庞雷是“海莉”的“主治医生”。他说,目前,“海莉”的方向感尚未完全恢复,有时会出现侧翻的情况,还需要志愿者24小时轮流看护,“开始自主进食后,‘海莉’的恢复速度会加快。”
29日上午,“海莉”共进食了5公斤鱿鱼,以及由兽医调配的营养药物和抗生素。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海莉’有下沉捕食的行为。一天喂食两次,共计12公斤鱿鱼和鲱鱼。”
7月18日至29日,来自三亚各界的志愿者共350多人次在水中守护“海莉”,防止它侧翻呛水。此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已经为“海莉”募捐了260公斤鱿鱼。
搁浅短肢领航鲸“海棠”的抢救负责人、海昌集团生物健康管理负责人乜英奎,得知7月18日“海莉”搁浅救助的消息后,于22日从上海飞抵三亚。
“现在‘海莉’已经可以自主进食,不用再担心它的身体营养问题。”乜英奎表示,“海莉”的生殖系统有一定的感染倾向,包括血检也能反映出炎症。目前,主要通过注射、口服药物治疗炎症。“之前,我们通过管食鱼浆的方式,给它补充营养和水分。药物主要用于提升‘海莉’身体调节机能、提高免疫力、治疗贫血、抗感染等。”
在志愿者眼里,“海棠”是一头暴脾气短肢领航鲸,而“海莉”相对温和。“动物的性格是不同的,‘海棠’和‘海莉’性别也不同。”乜英奎表示,“海棠”有外伤、肺部感染等病情。而“海莉”可能有肉眼看不到的疾病。“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单只鲸豚搁浅都可能是由疾病造成的,疾病部位不同,严重程度和治疗难易程度也不同。‘海莉’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观察,来判断它的病因。”
在比较“海棠”和“海莉”的治疗情况时,乜英奎介绍,“海棠”主要是通过使用药物、保持水质以及内脏器官消炎等方式治疗。“它3天就可以自主进食,而‘海莉’是10天,恢复进展缓慢一些。”
关于“海莉”是否怀孕,乜英奎表示,“海莉”在野外没有进食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它的体型保持着圆胖,给人们的感觉像是怀孕了。“测试激素水平发现确实有异常,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也有异常,但是没有看到完整的胎儿。它可能患有一种疾病,也可能是之前流产,导致子宫后期感染。”
乜英奎介绍,怀孕或者难产导致雌性鲸豚搁浅的情况较多。“海莉”是否怀孕或者流产,下一步将会重点排查。目前,肺部感染、胃部异物等问题已排查,没有问题。
“我们会再做一次B超检查。”7月31日,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工作人员说,目前,志愿者正在清理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户外池。近期将为“海莉”做血液检测、B超检查,各项身体指标达标后将转入户外池。“之后,将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及健康观察。根据身体检查和专家评估,来确定‘海莉’是否可以放归大海。”
原文链接: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408/t20240801_37076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